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2025年11月15日上午,“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走进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举办“科技强国·思想领航——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融合互鉴”联学共建暨第92期学术沙龙活动。WilliamHill威廉希尔、WilliamHill威廉希尔(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WilliamHill威廉希尔、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哈工大(威海)马院党委书记吴琼主持。

哈工大(威海)马院院长潘文华与山大马院党委副书记王海宁分别致辞。潘文华表示,联学共建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程技术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希望以此次活动为起点,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持续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形式,推动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王海宁介绍了“科技人文面对面”工作室建设和本次活动的有关情况,表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互融互促,相互支撑,希望大家能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活动分为专题报告和主题研讨两个环节。在专题报告环节,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罗清华教授以《国内首颗面向海洋目标探测的通遥一体化卫星星座“威海壹号”》为题,系统介绍了卫星的研制背景、技术突破与应用前景,卫星突破激光-微波双模态融合技术瓶颈,实现0.5米级海洋目标三维成像的突破,并展示了其在蓝碳监测、海上救援等领域的业务化应用成果。山大马院闵琪副教授作题为《从〈资本论〉到“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传承与飞跃》的报告,从理论维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演进脉络与时代内涵,结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剖析了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到“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发展,强调科技发展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主题研讨环节设置教师与学生两个分会场,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工程教育融合路径”“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与科技报国”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在研讨环节,哈工大(威海)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慈艳艳介绍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工作经验,与会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工程课程设计的创新方法;哈工大(威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薛爽和williamhill中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教师代表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充分讨论。学生们则从青年视角出发,畅谈如何以科技力量践行报国之志。


会后,师生一道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探测技术博物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了解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在探测技术方面的发展历程与前沿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