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破解大中小学学段衔接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形成系统合力,近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组织开展“真理+”集体备课会,研讨大中小学一体化教学问题。本次备课以“强化系统衔接、提升育人实效”为主题,围绕课程内容贯通、教学资源共享、育人目标协同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思政育人体系凝聚共识、探索路径。

与会教师普遍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坚守“整体性”育人导向,又需精准观照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与成长需求,其中各学段的高效衔接是核心关键。当前思政课教学虽已形成大中小学贯通体系,但仍需在“共建共商共享”上下功夫,着力实现思想理念一体化、资源共享普惠化、课程衔接层次化、共建机制高效化与师资协同化。
针对高校在一体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教师们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高校思政课应主动扛起“承上启下”的衔接责任,既要“向上衔接,深化理论”,精准把握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认知基础,着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阐释与学理分析,引导学生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知跃升;同时,也要“主动向下衔接”,通过深入调研中小学教育教学特点,推动知识体系与思想引领的“螺旋上升”。此外,教师们还提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可探索“适度前伸、精准关照”的衔接思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回应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困惑,凸显理论的解释力与引领力,助力学生实现“知行合一”。
本次集体备课还就跨学段教研协作机制建设展开深入讨论。与会教师一致认为,推动一体化建设需打破学段壁垒,精准把脉学情,构建常态化协同机制;推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开发纵向贯通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定期开展联合备课、教学观摩、课题共研等活动,促进各学段教师在教学理念、内容设计、方法创新上深度协同,形成“上下联动、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时代赋予思政课教师的重大责任。” 参与备课的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集体备课为起点,进一步强化协同育人意识,在教学实践中精准把握学段衔接要点,以系统思维推动思政课提质增效,切实引导青少年筑牢思想根基、打好人生底色,助力其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