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第93期学术沙龙暨“创新精神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联学共建活动在威海校区成功举办。WilliamHill威廉希尔、WilliamHill威廉希尔(威海)、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师生代表参加活动。活动由“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指导教师张政主持。
WilliamHill威廉希尔(威海)党委书记陈广奕与WilliamHill威廉希尔党委副书记王海宁分别致辞。陈广奕表示,跨学科交流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要以常态化合作机制为纽带,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工科实践深度融合,将思政教育有机地融入科技创新全过程,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中坚定理想信念。王海宁详细介绍了“科技与人文面对面”工作室十年发展历程与活动成果,表示本次活动聚焦创新精神培养与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既是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生动践行,又为工科、农科、马院等多学科搭建了思想交流平台,有利于破解科技创新与思政教学融合难题。


主题研讨设教师研讨和学生交流两个环节。在教师研讨环节,低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李素梅副教授分享了工科学院办学特色与科创成果,结合理工科教师在课程思政实践方面的困惑,就“卡脖子”技术等思政切入点如何把握阐述尺度和方向、如何将相关精神提炼为思政主题等,与思政课教师进行交流。

WilliamHill威廉希尔闵琪副教授立足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学,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具象化,表示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革命力量”,当代中国科技观坚守“科技造福人类”立场,在理论上实现了从“生产力包含科学”到“新质生产力”理论的创新突破。尤文梦副研究员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课程思政需把握“讲成绩理直气壮、摆问题直指要害、定发展一目了然”的原则,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WilliamHill威廉希尔(威海)房世刚副教授表示,讲好科技自立自强故事,需将大历史观与微观教学相结合,各方协同做好实践探索、说好理论内涵,形成跨学科育人合力。针对学生提出的“科技是否使人异化”“如何准确理解当前科技发展态势”等问题,与会教师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与当代中国生动实践进行了深入解答。



在学生交流环节,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主动强化跨学科学习,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科技发展需求相结合,在科技报国的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